close

一、《裨海紀遊》

作者

郁永河,字( 滄浪 ),清初秀才。

來臺始末

郁永河性喜遊歷。康熙年間擔任福建省官府幕僚,平日遊遍全省勝景,而以未至臺灣為憾。康熙三十五年冬,福州火藥庫失火,亟需硫磺補製火藥,官府欲派人至臺灣北投採硫,郁永河乃自願前往,於次年正月出發,期間雖遭癘疫、暴雨、颱風的侵襲,郁永河仍不畏艱苦,勇於任事,終於十月完成任務,返回福建復命。

解題

裨海,即小海,此處指臺灣海峽。

別名

稗海記遊( 採硫日記 )》渡海輿記

內容

以渡海來臺採硫的始末貫串全書。內容夾敘夾議,述及臺灣的歷史沿革、地理風貌與原住民風俗,並表達一己的觀感與見解。

結構

採( 日記 )體的方式書寫,分上、中、下三卷。

卷上

自述來臺緣由、從福州至鹿耳門的行程,以及對臺灣的介紹。

以十二首〈臺灣竹枝詞〉作結。

卷中

分臺南府城備辦採硫物資、臺灣西部大縱走、北投採硫三部分。

以自述艱辛困頓的旅途作結。

卷下

先縱論全臺山川形勢、風俗民情,再回到採硫最後段的事。

以二十四首〈土番竹枝詞〉作結。

特色

價值

1.反映當時臺灣開發概況:當時的嘉南平原經荷蘭人、鄭氏多年墾殖,大體上已適宜以農業為主的漢人居住,但往北則不然。其他地區未開化的程度可由郁永河的記述中看出端倪。例如:

(1)臺中地區:「野番常伏林中射鹿,見人則矢鏃(指弓箭)立至。」

(2)花東地區:「苦野番間阻,不得與山西通。」

(3)中央山脈:「自洪荒以來,斧斤所未入,野番生其中,巢居穴處,血飲毛茹(連毛帶血生食鳥獸)者,種類實繁。」

(4)淡水地區:「人至即病,病輒死。」

2.記錄當時臺灣原住民情況:郁永河北上的路線,穿越許多不同族原住民的地域。這些族群之間的語言、風俗,甚至外貌差異極大。郁永河雖然行色匆匆,但一路都不斷記下所見印象,這些紀錄可作為研究臺灣民族學的相關資料。

3.展現作者的胸襟器識:郁永河在記錄原住民生活情況時,排除成見,筆下絕無貶意;且對一些在原住民各社中負責對外聯絡、仲介的通事,藉原住民語言隔閡、不諳法令的弱點以自肥的行為,也一再表示痛恨。

文學地位

1.偉大的紀實文學:葉石濤在《臺灣鄉土文學史導論》中這麼說過:「我以為仁和郁永河所寫的《裨海紀遊》,是一部臺灣鄉土文學史上永不磨滅的偉大寫實作品。」郁永河以遊人的角度,將旅程中艱辛危險的每個畫面,用簡潔清新的語言捕捉起來,在寫景技巧上相當精采成功。

2.臺灣早期的珍貴史料:日據初期的臺灣原住民文化研究巨擘伊能嘉矩,曾對《裨海紀遊》進行了深入研究,他認為此書是臺灣早期最珍貴的史料,並將其列為他主編的《臺灣叢書》第一種。可見本書為研究臺灣早期地理環境與原住民的最佳文獻。

※郁永河另著有《海上紀略》、《番境補遺》,亦記來臺見聞。前者記臺灣附近海外見聞,後者為作者採硫之餘的記事,多記水沙連(今埔里、魚池一帶)的民俗風情。

二、遊記類散文的發展

性質

1.雜記的一種,文學性比較強。

2.主要記敘旅途中的見聞、某地的風土民情和山川景物,並寄託作者的思想情感或表現其審美情趣。

發展

時代特色

代表作品

萌芽期

魏、晉

1.受山水詩,山水賦影響而產生。

2.多以駢文書信體呈現

1.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2.吳均〈與宋元思書

成熟期

  1.受中唐以後「( 古文運動 )」的影響,此時的遊記繼承秦漢散文的風格,融入比興技巧、褒貶諷諭手法等,並汲取六朝駢文的經驗。

2.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在此時完成,對中國古代遊記散文的發展過程,具有劃時代的開創意義。

柳宗元永州八記

1.宋代以山水主題抒發政治感慨和思想情緒,使山水形象更加突出、意境更為深遠,表現出作者獨特的情操與性格。

2.不少作者著重山水景物原貌的探求,透過自身遊歷的體驗和了解,書寫自己親自所得的見聞,是名副其實的記遊。

1.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2.蘇軾〈石鐘山記〉、〈記承天寺夜遊〉

2.陸游〈入蜀記〉(日記體)

繁榮期

1.元、明、清遊記散文呈現出旅遊化的傾向,將山水名勝視為獨立的審美對象,表現出客觀的自然山水美所給予人們的適意和快感。

2.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三袁)的山水遊記,側重於分析、品評山水的特色,出現不少輕鬆詼諧的妙語,表現出大自然之美妙所激發人們的愉悅情緒,明顯地體現了「旅遊化」的特點。

1.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滿井遊記〉

2.張岱〈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

3.徐宏祖《( 徐霞客遊記 )》(中國第一部遊記專著)

1.方苞〈遊雁蕩山記〉

2.姚鼐〈登泰山記〉

3.郁永河《裨海紀遊》(最早與臺灣有關的日記體專著,又名《採硫日記》)

備註

1.北魏酈道元的《( 水經注 )》,被推為山水文學之宗,開遊記文學之先河。

2.中國山水遊記奠基者為柳宗元,永州八記被奉為遊記文類的典範。融合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的寫作藝術,對後世影響深遠。

3.晚明張岱:「古人記山水手,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

 

 

三、臺灣紀實的相關著作

作者

書/篇名

說明

內文摘錄

明代

陳第

〈東番記〉

明神宗萬曆年間,陳第隨沈有容將軍渡臺征剿倭寇,在臺灣停留將近二十天,返回故鄉後,將他的親身見聞,寫成〈東番記〉。文中記錄明代臺灣西南沿海地區,平埔族原住民的風土人情。其在目前所知有關臺灣的文獻紀錄中,年代最早,且最為詳實可信,是研究臺灣歷史的寶貴史料。

性好勇喜鬥。無事晝夜習走;足蹋皮(腳底的皮膚)厚數分,履荊刺如平地。速不後奔馬,能終日不息;縱之,度可數百里。鄰社有隙(仇怨)則興兵,期(約定日期)而後戰,疾力(奮力)相殺傷,次日即解怨,往來如初,不相讎(仇視)。所斬首,剔肉存骨,懸之門;其門懸骷髏多者稱壯士。

清代

藍鼎元

《東征集》

內容多為與平臺有關的公文、書檄之類,而另收〈紀十八重溪示諸將弁(ㄅㄧㄢˋ)〉、〈紀虎尾溪〉、〈紀水沙連〉、〈紀竹塹埔〉、〈紀火山〉、〈紀荷包嶼〉、〈紀臺灣山後崇爻(ㄧㄠˊ)八社〉等七篇,則為遊歷臺灣各地的遊記。對於了解清初臺灣的情況,本書有頗為珍貴的史料。

〈紀水沙連〉:嶼無田,岸多蔓草。番取竹木結為桴(竹筏或木筏),架水上,藉草(鋪草)承土以耕,遂種禾稻,謂之浮田。水深,魚肥且繁多,番不用罾(ㄗㄥ)(魚網),駕蟒甲(獨木舟),挾弓矢射之,須臾盈筐。(註:水沙連,今埔里盆地及周邊內山一帶。)

清代

黃叔璥

《臺海使槎錄》

本書對臺灣地理與人文環境進行了深入的考察,討論範圍遍及清領初期臺灣的經濟、社會、政治、文教、等方面,其中〈番俗六考〉、〈番俗雜記〉、〈番社雜詠〉更詳盡記載了平埔族的歷史文化與生活方式,為臺灣史上研究平埔族不可或缺的珍貴文獻。此書與《裨海紀遊》,被譽為臺灣文學「散文雙璧」。(註:槎,音ㄔㄚˊ。木筏)

卷八〈捕鹿〉:鹿場多荒草,高丈餘,一望不知其極。逐鹿因風所向,三面縱火焚燒,前留一面;各番負弓矢、持鏢槊(一種金屬長矛),俟其奔逸,圍繞擒殺。漢人有私往場中捕鹿者,被獲,用竹桿將兩手平縛,鳴官究治,謂為誤餉;相識者,面或不言,暗伏鏢箭以射之。若雉兔,則不禁也。

 

 

 

四、〈北投硫穴記〉中的硫穴景觀

逼近硫穴

1.覺履底漸熱,視草色萎黃無生意。

2.望前山半麓,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搖曳青嶂間。

3.風至,硫氣甚惡。

到達硫穴

環顧四周

1.草木不生,地熱如炙。

2.左右兩山多巨石,為硫氣所觸,剝蝕如粉。

近看

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沸珠噴濺,出地尺許。

即穴旁看

1.聞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

2.地復岌岌欲動,令人心悸。

俯瞰硫穴

穴中毒焰撲人,目不能視,觸腦欲裂。

穴旁之溪

左旁一溪,聲如倒峽,即沸泉所出源也。

 

五、郁永河硫穴詩

在〈北投硫穴記〉文末,郁永河另寫作二首詩歌,分述如下:

詩句

語譯

造化鍾奇構,崇岡湧沸泉。

怒雷翻地軸,毒霧撼崖巔。

碧澗松長槁,丹山草欲燃。

蓬瀛遙在望,煮石迓(ㄧㄚˋ神仙。

造物者將奇特的山水景緻聚集於此,高聳的山崗噴湧出沸騰的泉水。泉水噴湧出來的聲音如憤怒的雷響,像要翻動整個大地,有毒的霧氣撼動山崖之巔。生長在碧綠山澗旁的松樹,長期都是枯槁無生意,而硫穴旁的草木則被染成紅色,整個山頭紅得像要燃燒起來。遠處的山峰,像是傳說中的蓬萊、瀛洲仙山與我遙遙相望,在此白煙縷縷的山中採硫,彷彿煮著白石作為仙人的食物,以迎接神仙的到來。(註:迓,迎接。

五月行人少,西陲有火山。

孰知泉沸處,遂使履行難。

落粉銷危石,硫磺漬篆斑。

轟聲傳十里,不是響潺湲。

五月行人稀少,而在西邊有座火山。哪裡知道泉水沸騰的地方,會讓人行走困難。被硫氣侵蝕的高大岩石,形成粉狀而剝落,岩石被硫氣薰染,形成斑駁的紋路、痕跡。轟隆的聲響,傳送到十里遠的地方,然而這巨大聲響,是硫穴的沸騰聲,並非大瀑布所發出的聲音。

 

六、關於竹枝詞

(一)名稱:原為樂府之名,為樂府詩體之一,亦稱「巴歈(ㄩˊ詞」,或通稱「竹枝歌」。

(二)來源:本是流行於四川一帶的曲調,專用以載歌載舞。唐時劉禹錫加以剪裁,後傳於世。

(三)特色:內容多諷詠「土俗瑣事」,形式多為七言絕句,用語通俗輕快,風格質樸自然。可深入了解一個地方的風俗民情、生活習慣、人文背景,以及歷史掌故、殊勝風物。

(四)郁永河竹枝詞選錄:

(「原註」是郁永河自己對詩句的註解,細說風俗民情,為其作品特色之一。)

 1.臺灣竹枝詞

詩句(含原註)

語譯

鐵板沙連到七鯤,鯤身激浪海天昏;

任教巨舶難輕犯,天險生成鹿耳門。

(原註:安平城旁,自一鯤身至七鯤身,皆沙崗也。鐵板沙性重,得水堅如石,舟泊沙上,風浪掀擲,舟底立碎矣。牛車千百,日行水中,曾無軌跡,其堅可知。)

如鐵板的沙地連接七座沙洲,沙洲激起浪花,海上的天空昏暗;即便再大的船舶都難以侵犯,鹿耳門是天然形成的險要之地。

蔗田萬頃碧萋萋,一望蘢蔥路欲迷;

綑載都來糖廍裡,只留蔗葉餉群犀。

(原註:取蔗漿煎糖處曰糖。蔗梢飼牛,牛嗜食之。)

萬頃的蔗田一片碧綠,一眼望去蒼翠茂密的蔗葉使人迷路;砍下的甘蔗綑綁、載到糖廍裡,只留下蔗葉餵養牛群。

獨幹凌霄不作枝,垂垂青子任紛披;

摘來還共蔞(ㄌㄡˊ)根嚼,贏得脣間盡染脂。

(原註:檳榔無旁枝,亭亭直上,遍體龍鱗,葉同鳳尾。子形似羊棗,土人稱為棗子檳榔。食檳榔者必與蔞根、蠣灰同嚼,否則澀口且辣。食後口脣盡紅。

(檳榔)獨立的樹幹直上雲霄,沒有歧出的枝椏,低垂的青色果實隨意地披散著;摘下果實還要與蔞葉一起嚼,雙脣間染上胭脂一般。

臺灣西向俯汪洋,東望層巒千里長;

一片平沙皆沃土,誰為長慮教耕桑?

(原註:臺郡之西,俯臨大海,實與中國閩廣之間相對。東則層巒疊嶂,為野番巢居穴處之窟,鳥道蠶叢,人不能入;其中景物,不可得而知也。山外平壤皆肥饒沃土,惜居人少,土番又不務稼穡,當春計食而耕,都無蓄積,地力未盡,求闢土千一耳。)

臺灣西邊俯臨大海,東邊一望層層山巒連綿千里之長。山地外的一片平原都是肥沃的土地,有誰能作長遠計畫來教他們耕種呢?

 

 2.土番竹枝詞

詩句(含原註)

語譯

文身舊俗是雕青,背上盤旋鳥翼形;

一變又為文豹鞹(ㄎㄨㄛˋ),蛇神牛鬼共猙獰。

(原註:半線以北,胸背皆作豹文,如半臂之在體。)

紋身的舊俗是刺青,背上刺著盤旋的鳥翼;半線以北,則是刺豹的斑紋,都像蛇神牛鬼一樣猙獰可怕。(註:「半線」即今彰化市。)

胸背斕斑直到腰,爭誇錯錦勝鮫(ㄐㄧㄠ)綃;

冰肌玉腕都文遍,只有雙蛾不解描。

(原註:番婦臂股,文繡都遍,獨頭面蓬垢,不知修飾;以無鏡可照,終身不能一覩其貌也。)

從胸背到腰都刺上斑斕的文彩,自認身上的紋身比鮫綃還要華麗;若冰雪的肌膚、潔白如玉的手腕滿是刺青,卻不懂得畫眉的技巧。

男兒待字早離娘,有子成童任遠颺;

不重生男重生女,家園原不與兒郎。

(原註:番俗以紹瓜瓞,有子不得承父業,故不知有姓氏。

兒子到了十五歲就早早離開母親,年紀稍長之後就任由他到遠方;因為母系社會重視女生不重視男生,所以在平埔族家中男生不能繼承家業。

輕身矯捷似猿揉,編竹爲箍束細腰;

等得吹簫尋鳳侶,從今割斷伴妖嬈。

(原註:番兒以射鹿逐獸為生,腹大則走不疾,自孩孺即箍其腰,至長不弛,常有足追奔馬者。結縭之夕始斷之。)

平埔族男子身手矯捷好像猴子一般,還會編竹為箍來束腰避免肚子變大;等之後求偶覓得伴侶結婚,從此才解開束腰陪伴妻子。

莽葛元來是小舠(ㄉㄠ),刳將獨木似浮瓢;

月明海澨(ㄕˋ)歌如沸,知是番兒夜弄潮。

(原註:番人夫婦,乘莽葛射魚,歌聲竟夜不輟。)

莽葛原來就是小船,將樹木挖空像水瓢;月光下的海邊歌聲喧鬧,知道是平埔族人在游泳、戲水的聲音。(註:舠,小船。澨,水邊。)

七、形容林木的詞語

詞語

釋義

林木蓊翳

草木茂密的樣子。

林蔭蔽天

林木繁密足以遮蔽天空。形容樹木極為茂盛。

離離蔚蔚

形容草木青翠茂盛。離離,繁盛的樣子。

枝葉扶疏

枝葉繁茂有致。扶疏,枝葉繁盛的樣子。

長林豐草

幽深的樹林,茂盛的野草。

欣欣向榮

原指草木茂盛的樣子。也可用來形容事物蓬勃發展,興旺昌盛。

生意盎然

充滿生機的樣子。生意,生機;生氣。盎然,盛大充盈的樣子。

不毛之地

荒涼貧瘠﹑不生草木的土地。

草木不生

草木無法生長。形容土地非常荒蕪貧瘠。

牛山濯濯

本指牛山上沒有樹木,後泛稱山無樹木。現也多用來譏笑人頭禿無髮。濯濯,形容沒有草木的樣子。

 

 

一字多義比較

字形

字義

詞例

是、就是

1.左旁一溪,聲如倒峽,沸泉所出源也。

2.非死傷。

靠近

1.余攬衣穴旁視之。

2.石上俯瞰之。

3.望之儼然,之也溫。(《論語‧子張》)

4.若離、可望而不可

便、就

1.公閱畢,解貂覆生。(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2.不速去,無俟姦人構陷,吾今撲殺汝!(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當下

項王日因留沛公與飲。(司馬遷〈鴻門宴〉)

踩踏、行走

1.險如夷。

2.渡兩小溪,皆而涉。

實行、實踐

行承諾、約。

鞋子

底漸熱。

腳步

蹣跚。

遇到

復越峻坂五六,大溪。

執行勤務

班、值勤。

價格

 

十、形近字辨析

字形

字音

字義

詞例

ㄐㄧˊ

船槳

、舟

ㄐㄧˊ

收錄後整理

拱手行禮

、長

ㄑㄧˋ

搜捕、捉拿

、通

ㄑㄧˋ

修補

屋。

ㄧㄞˊ

山邊或高地陡峭的邊沿

、斷

ㄧㄞˊ

眼眶

(ㄗˋ)必報(即使只是遭人怒目而視的小怨,也一定要報復)

ㄧㄚˊ

邊際

海角、學海無

ㄞˊ

承受;忍受

餓、打。

ㄋㄧㄝˋ

踩、踏

扶杖巉石渡。

放輕腳步行走

腳。

ㄋㄧㄝˋ

夾取細小東西的鉗子

子。

ㄋㄧㄝˋ

想說話又不敢說的樣子

嚅。

ㄕㄜˋ

吸引、收納

取、影、魂。

代理、兼理

政、理。

ㄓㄜˊ

害怕、恐懼

人心魄(令人心神恐懼)

威脅、威服

四海、服。

ㄓˋ

一小顛、彼高岡。

ㄕㄜˋ

徒步渡水

履而、跋山水。

ㄔㄨㄛˋ

停止

轟耳不學、筆。

ㄔㄨㄛˋ

吃、喝

飲。

哭泣

泣。

ㄉㄨㄛˊ

拾取、採摘

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