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諸葛亮〈後出師表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得偏全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

  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計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劉繇(ㄧㄠˊ)、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并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髣髴孫、吳1,然困於南陽2,險於烏巢3,危於祁連4,偪於黎陽5,幾敗北山6,殆死潼關7,然後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8不下,四越巢湖9不成,任用李服10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11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12、陽羣、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邰、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13、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復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以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14,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覩15也。

注釋1髣髴孫、吳:好像孫武與吳起一樣。髣髴,同「彷彿」,好像。孫、吳,指春秋時代的孫武與戰國時代的吳起兩位兵法家。2困於南陽:指曹操在宛城遭張繡突襲,曹操身中流矢,長子曹昂、侄曹安民、部下典韋戰死。南陽,漢郡名,治所在宛城。3險於烏巢:官渡之戰中,曹軍一度絕糧,直到冒險襲擊袁紹軍的糧倉烏巢,始扭轉戰局。4危於祁連:其事不詳。一說是圍困袁尚於祁山時曾遇險。5偪於黎陽:袁紹死後,其子袁尚、袁譚固守黎陽,曹操連戰不克。6幾敗北山:曹操欲奇襲烏桓,未攜足夠輜重而與敵方驟遇於白狼山,然因烏桓也毫無準備,故得以僥倖戰勝。一說是與在陽平關北山,與劉備爭奪漢中失敗。7殆死潼關:指曹操與馬超、韓遂聯軍的潼關之戰。聯軍趁曹操渡河時追擊,箭如雨下,曹操幾為箭所中。8昌霸:又名昌豨。劉備襲取徐州,東海昌霸叛曹,郡縣多歸附劉備。9巢湖:在今安徽,為魏、吳交界。曹軍屢從巢湖攻吳,皆不能得逞。10李服:或謂「王服」。曾與董承密謀誅殺曹操,事敗被殺。11夏侯:夏侯淵為曹操守漢中,後在定軍山被蜀將黃忠斬殺。12趙雲:依三國志》記載,趙雲死於蜀漢建興七年(西元229年),然〈後出師表〉上於蜀漢建興六年,後人多依此認為〈後出師表〉為偽作。13賨叟:巴蜀之兵。賨,音ㄘㄨㄥˊ,巴州的少數民族。叟,蜀兵之稱。14秭歸蹉跌:關羽死後,劉備興兵攻吳,卻敗給陸遜,逃回秭歸。秭,音ㄗˇ。蹉跌,失墜、失誤。15逆覩:預料、預見。

語譯先帝認定漢朝和魏賊不能並立,王業不可以偏安,所以把討賊的事託付給臣。以先帝的英明,衡量臣的才能,本來也曉得由臣去討賊,是臣的才能薄弱而敵人的勢力強大啊。然而不去討賊,王業也要滅亡,與其坐等滅亡,還不如主動討伐。因此把討賊的事託付給臣而不遲疑。

  臣接受命令以來,睡不好,吃不下。心想北征應先平定南方,因此在五月裡渡過瀘水,深入蠻荒,兩天只吃一天的糧食。臣並非不愛惜自己,但是想到王業不可以偏安在蜀都,所以冒著危險艱難去奉行先帝的遺志,而議論的人卻批評這不是好的計策。現在魏賊在西方剛被我們打敗,又在東方生事,兵法講究利用敵人的疲勞,現在正是進攻的時機。臣恭敬地把這些事情陳述於左:

  高皇帝英明有如日月,謀臣也老謀深算,可是還歷險受傷,經過許多危險才得以安定。現在陛下不及高皇帝,謀臣又不如張良、陳平,卻想採用持久的策略去獲得勝利,坐等平定天下。這是臣不懂的第一點。劉繇和王朗,各自擁有州郡,議論安危,高談計策,動不動就引述古代聖人,一肚子的猜疑,滿懷的困難。今年不戰,明年不打,使得孫策因而壯大,終於併吞了江東。這是臣不懂的第二點。曹操的智謀策略,遠超過一般人,他的用兵,好像孫武和吳起,可是他在南陽被困,在烏巢遇險,在祁連遇到危困,在黎陽被逼,在北山幾乎大敗,在潼關險些喪命,然後才建立偽政權,得到短暫的安定。何況臣的才能薄弱,卻想不冒危險而安定天下。這是臣不懂的第三點。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沒有得逞,四次想越過巢湖沒有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卻想謀殺他,任用夏侯淵而夏侯淵失敗被殺,先帝常常稱讚曹操能幹,還有這種種的失敗,何況臣的能力低劣,怎能一定獲勝呢?這是臣不懂的第四點。自從臣到漢中,中間只滿一年而已,可是趙雲、陽羣、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邰、鄧銅等人先後去世,又死了驍勇無敵的曲長、屯將七十多人,以及巴、蜀、青羌戰士的散騎、武騎一千多人,這都是幾十年內所集合的四方精銳,不是一州的地方所有。假如再隔幾年,那就要損失三分之二了,還拿什麼來對敵呢?這是臣不懂的第五點。現在人民窮困,軍隊疲憊,可是討賊的事不可中止。既然不可中止,那麼攻和守的勞苦和費用正是相等,卻不趁現在去做,而想拿一州的地方,和賊人持久。這是臣不懂的第六點。

  最難預料的是事情的變化。從前先帝在當陽長坂兵敗,在這時候,曹操樂得拍手,認為天下已經平定。後來先帝東邊聯合吳、越,西邊攻取巴、蜀,派軍北伐,殺了夏侯淵。這是曹操的失策,也是漢朝復興大業將要成功的時機。後來東吳違背盟約,關羽失敗被殺,先帝在秭歸遭到挫敗,曹丕自立為皇帝。凡事都是這樣的難以預料。臣只有為國家盡力,不辭勞苦,到死為止。至於成功失敗、順利困難,那就不是臣的見識能夠預見的了。

說明:《三國志》只載有〈出師表〉,而無〈後出師表〉;《昭明文選》亦只收前者。後世學者從二者的立意、內容所涉史實、文辭風格各方面析較,大都認為〈後出師表〉非諸葛亮所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