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奏議類文體概說

性質

古代臣下向君王陳情、論政的公文。應用文的一種,屬( 上行 )文,有一定的程式和套語、辭令。

源流

1.戰國通稱「上書」。

2.秦代訂立制度,將「書」改稱為「奏」。

3.漢代訂上書禮儀為(  )(  )(  )(  )四品。

4.漢代以後,名目增多,以應付政事繁雜之需要。

種類

主要用來向帝王表達感激之情。

即「進」的意思。早期用於向帝王告狀。後來成為奏章的總名,故有奏議、奏狀、奏章、奏疏、奏本等名稱

即「標明其事」的意思。古代用以向天子陳述事理、標舉主張,並提出請求的公文書。早期主要用以陳情,唐宋以後功能多樣化,也可用於論事、請勸、慶賀、薦舉、辭免、貢物等。又稱「表文」、「奏表」。一般開端作「臣某言」,結尾作「拜表以聞」。

例:諸葛亮出師表、李密陳情表、韓愈論佛骨表

即「宜」的意思。辨明事體是否合宜,常用於議事論政,多為帶有辯論性的政論文。例:柳宗元駁復仇議

臣下回答帝王的提問。口頭叫對,形諸文字也叫對。

例:諸葛亮隆中對

對策

臣下對答「詔書」的詢問而陳述政見的文書,較「對」更為正式。起源於漢代,初為朝廷選士所用,後擴大至臣子的進言,大致上可分為兩類:

例如:董仲舒〈賢良對策〉。

上書

一切上奏文章的泛稱,並非制度上的名稱。

例:李斯上秦始皇書諫逐客書、司馬相如上書諫獵、枚乘上書諫吳王

即「疏通、分條陳述」的意思。古代人臣向君王進言議事的文體。始於漢代。例:賈誼陳政事疏(又稱〈治安策〉,是中國萬言書之祖)論積貯疏、鼂錯論貴粟疏、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備註

1.除以上幾種,尚有「劄(ㄓㄚˊ)(札子)(宋代奏章異名)、「封事」(密封的奏章)、「彈事(奏彈)(專用於彈劾)等公文類型。

2.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大致的說明了主要的公文類型與用途。

 

二、《昭明文選》

編者

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召集當時文人共同編選

原名

《( 文選 )》

性質

文學總集

內容

1.收錄先秦至齊、梁之間知名作家及佚名作者的詩文作品。其中楚辭漢賦六朝作家的作品所占分量最大

2.涵蓋詩、賦、文、書、論等三十八類文體

選錄

標準

1.「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為選文標準,意即他所認同的文學作品應當有義理、有事類,經過精心構思,以華美詞藻加以表現

2.不選經部(因其神聖不可剪裁)、子部(因其以立意為主)的篇章,史書(因其以記事為本)只選錄具有思想與文采的論贊

注疏

唐代李善《注》最有價值,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五人的《五臣注》,兩者合刊稱為「《六臣注》」

地位

1.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

2.列「四庫全書」總集之首,且被視為古今總集作品中成就最高者

價值

1.反映漢、魏以來文學創作增加,文體愈趨精細的現象,為研究魏晉南北朝以前文學作品的重要參考資料

2.由宋代俗諺「文選爛,秀才半」,可知其成為後人學習文體作法的範例,於當世頗受重視

著名

篇章

李斯〈諫逐客書〉、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佚名《古詩十九首、諸葛亮〈出師表〉、曹丕《典論‧論文》、左思〈詠史〉八首

 

三、諸葛亮

時代

東漢末年~蜀漢

字號

字( 孔明 ),卒忠武。

經歷

1.早年避亂荊州耕讀於隆中;留心天下大事,自比( 管仲 )、樂毅,人稱「( 臥龍 )」。得劉備三顧茅廬,遂出仕。

2.輔佐劉備,聯吳抗曹,定三分天下之勢。劉備即位,授丞相。

3.劉備去世,受遺命輔佐後主劉禪,封武鄉侯,以丞相兼領益州牧。

4.整軍經武,革新政治,先後南征北討,七擒孟獲,六出。然曹魏政權已趨穩固,而蜀漢國力有限,致壯志難伸,積勞病逝於軍中

文風

雖不以文章名家,然所作皆實用之文,語言樸實,情理真切

著作

晉‧陳壽嘗編次其文為《諸葛氏集》,今不傳;後人所輯,以清‧張澍《諸葛忠武侯文集》較為常見。

 

四、吟詠諸葛亮的作品

作品

關鍵字

    杜甫〈詠懷古跡〉之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諸葛、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以伊尹、呂尚〔姜太公〕、蕭何、曹參與諸葛亮相比,始於杜甫此詩)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丞相、錦官(四川成都的別稱)、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劉備、劉禪兩朝)、出師未捷身先死。

    杜甫〈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三分國、八陣圖。

    隆中三顧堂聯

酬三顧;一對足千秋。

兩表(前後〈出師表〉)、三顧、一對(隆中對)

    定軍山武侯墓聯

大業定三分,伊呂洵堪稱伯仲;

奇才真十倍,蕭曹未許比經綸。

三分、伊呂洵堪稱伯仲、奇才真十倍(司馬懿稱其天下奇才,劉備稱其才十倍於曹丕)、蕭曹未許比經綸。

    成都武侯祠聯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定西蜀,伏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內卜金木五行爻卦,水裡偏能用火攻。

此聯濃縮諸葛亮一生文治武功:取得二川之地(指益州),排出八陣圖,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和司馬懿於五丈原對戰,設下四十九盞明燈,向上天祈求延命(見《三國演義》),都是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平定西蜀,收服南蠻,東聯孫權北抗曹操,赤壁之戰時以火攻取得勝利。

 

五、出師表

(一)基本資料

作者

諸葛亮

別稱

〈前出師表〉(為與〈後出師表〉區別)

出處

《昭明文選》(原出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背景

蜀漢後主建興五年(魏明帝太和元年,西元227年),諸葛亮駐軍漢中,準備首次北伐曹魏,臨行前上奏此表。(隔年諸葛亮出兵散關前又上一表,人稱〈後出師表〉)

主旨

1.以(  廣開言路  )、(  秉公執法  )、(  親賢遠佞  )三事勸勉後主。

2.表明自己出師的目的和為國盡忠的心志。

文體

1.古文中的奏議類。

2.古代應用文中的上行文。

特色

1.採雙線結構,將說理與陳情緊密結合,文暢辭達,情理兼備,富渲染力。

2.時而以人臣、時而以父執輩口吻反覆叮囑,表現出對蜀漢的忠誠、對劉禪的厚望。

成就

與李密〈陳情表〉、韓愈〈祭十二郎文〉並稱「中國三大抒情文」,已超越公文或歷史文獻的價值,成為至情至性的文學作品。

◎此次北伐結果:初期取得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並俘獲魏國將領姜維。但後來馬謖失守街亭,迫使諸葛亮回師漢中,初次北伐宣告失敗,三郡亦被奪回。戰後,馬謖被處斬,諸葛亮上書自貶三等,以右將軍之職代行丞相職務。

(二)章法結構

結構

(雙線經營,分進合擊)

段落

說明

段落內的對比

主線

(勉後主,

導之以理,理中有情)

第一段

分析天下形勢,點明蜀國處境;並期勉後主廣開言路,以激勵士氣。(分正反兩面加以勸諫)

開張聖聽

不宜

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第二段

期勉後主秉公執法,賞罰分明,不可偏私。(分正反兩面加以勸諫)

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不宜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第三段

前半闡明用人之道,並推薦足以倚重的文武大臣。後半對比先漢興隆、後漢傾頹的歷史作為論證依據,期勉後主親賢遠佞

用人得當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用人不當

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副線

(自勉,

動之以情,情寄於敘)

第四段

回顧自身經歷,總述此次北伐原因及目的,申明「北定中原」的決心,表明以興復漢室為己任,並對後主加以期許。(透過今昔對照,巧妙強調了劉備「三顧」之恩及其影響)

臣本布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受先帝信任、重用之恩)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終於有了完成先帝志向、報答君恩的條件)

雙線綰合

(勉後主+自勉)

第五段

總結全文,重申自己出師討賊的決心,以及對後主砥礪君德的深切期許,與前文呼應,並以直接抒情收束全文。(體現出其深情厚意及對蜀漢的一片忠心)

(三)歷代集評

▲劉勰《文心雕龍•章表》

  至於文舉之薦禰衡,氣揚采飛,孔明之辭後主,志盡文暢。唯華實異旨,並表之英也。

語譯:至於孔融的〈薦禰衡表〉,氣勢昂揚,文采飛騰;諸葛亮的〈出師表〉,情志詳盡,文辭流暢,雖然在華麗與質樸上用意不同,但都是優秀的表文。

▲蘇軾〈樂全先生文集敘〉

  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開物成務之姿,綜覈名實之意,自見於言語。至〈出師表〉,簡而直,盡而不肆,大哉言乎!與〈伊訓〉、〈說命〉相表裡。非秦漢以來,以事君為悅者所能至也。

語譯:諸葛亮不憑藉文章成名,但他開發物資、建立制度的姿態,綜合考核人事物是否名實相符的作風,從他的言語之中自然表現出來。至於〈出師表〉,言詞簡約直率,表意詳盡而不放縱,真是偉大的文章啊!與〈伊訓〉、〈說命〉(兩者同為《尚書》篇章,皆表現出臣子對人君的殷勤規勸。前者記伊尹對太甲的說教,後者記武丁對傅說的任命與談話)相一致,不是秦漢以來,那些以博取君王歡心為樂的人所能寫出來的。

▲陸游〈書憤〉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歸有光《文章指南•仁集》

  為文必在養氣。氣充於內而文溢於外,蓋有不自知者,如諸葛孔明〈前出師表〉、胡澹庵〈上高宗封事〉,皆沛然從肺腑中流出,不期文而自文。謂非正氣之所發乎。

▲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卷六

  大意只重親賢遠佞,而親賢尤為遠佞之本。故始以「開張聖聽」起,末以「咨諏」、「察納」收。篇中十三引「先帝」,勤勤懇懇,皆根極至誠之言,自是至文。

▲過珙《古文評注全集》卷四

  懇懇惻惻,是君臣語,亦是父子語。看其敘寵遇,則曰三顧臣、曰語臣,曰寄臣以大事;敘報效,則曰許先帝,曰受任,曰恐付託不效,當年心事,自有耿耿不可磨滅之處。

▲浦起龍《古文眉詮》卷三十七

  伊尹頻稱先王,武鄉頻引先帝,具聖賢氣象,兼骨肉恩情,似老家人出外,叮嚀幼主人,言言聲淚兼併。

六、中國三大抒情文比較

由來

南宋謝枋得《文章軌範》引安子順:「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文公〈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原出自南宋趙與時《賓退錄》,明人增補《文章軌範》時收錄之)

篇名

出師表

陳情表

祭十二郎文

文體

應用文(奏議類)

應用文(奏議類)

應用文(祭文)

作者

蜀漢 諸葛亮(字孔明)

西晉 李密(字令伯)

中唐 韓愈(諡號文)

出處

昭明文選

昭明文選

昌黎先生集

對象

蜀漢後主 劉禪(君臣)

晉武帝 司馬炎(君臣)

韓十二郎 韓老成(叔姪)

主旨

以廣開言路、秉公執法、親賢遠佞三事勸勉後主;以討伐曹魏、興復漢室為己任。

願終養祖母,乃上表請辭任命。欲先盡孝道,再盡臣節。

告祭十二郎,訴說幾番聚首離別的心情,並悲嘆家道中落、世路坎坷的不幸遭遇。

特色

1.十三次稱「先帝」,彰顯先帝之遺德,並藉先帝遺訓勸勉後主。

2.情理結合,如嚴父慈母。

1.句句稱臣表明心志,是為盡孝,而非眷戀前朝蜀漢。

2.駢散並用,多四字句。

3.真情流露,委曲暢達。

1.以「散文體」行文。(一般祭文多用韻文)

2.四十二次呼「汝」,如與逝者相對而言,情哀語質

七、蜀漢人物相關成語

成語

釋義

樂不思蜀

比喻人因留戀異地而不想返回故鄉。或形容快樂得忘了歸去。

(蜀亡後,劉禪移居洛陽,封安樂縣公。司馬昭曾問劉禪是否想念蜀國,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

如魚得水

釋義:比喻得到志同道合的人或適合於自己發展的環境。

(關羽、張飛不滿諸葛亮較晚加入陣營,卻與劉備交情深厚。劉備解釋:「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聞雷失箸

釋義:比喻利用巧言掩飾真情。

(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當時正在吃飯,擔心曹操猜忌他,嚇得掉了筷子,恰巧正逢雷雨,劉備乃託言是因打雷受到驚嚇。)

髀肉復生

釋義:自嘆久處安逸,壯志未酬,虛度光陰。髀,大腿。

(劉備投靠荊州牧劉表期間,久居荊州,曾感慨:「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偃旗息鼓

釋義:軍隊放倒旌旗,停止戰鼓。形容不露行蹤。亦比喻事情中斷或聲勢減弱。

(蜀、魏交戰於斜谷,黃忠出營劫糧草卻遲遲未歸,趙雲率數十騎去找人,卻碰上曹軍主力,只好且戰且走退回軍營,並下令「大開門,偃旗息鼓」,讓曹操懷疑有埋伏而退兵。)

一身是膽

釋義:形容膽量極大,勇猛無比。

(續上則:隔天早晨劉備前來,到趙雲營部視察昨日戰況,讚嘆:「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鞠躬盡瘁

釋義:意謂恭謹戒慎,不辭勞病地貢獻心力。

(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三顧茅廬

釋義:比喻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拜訪。

(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初出茅廬

釋義:本指諸葛亮初次走出隱居之地,輔佐劉備用兵。後比喻初入社會,缺乏歷練。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初仕劉備,在博望坡之戰中設下埋伏,以火攻大敗曹軍,詩贊:「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單刀赴會

釋義:單獨一人攜刀前往赴會。比喻膽大。

(《三國演義》中,吳國派魯肅找關羽談判,要求歸還荊州,本打算趁機殺害關羽,未料卻被關羽單人持刀,挾持魯肅為人質,安然退去。詩贊:「藐視吳臣若小兒,單刀赴會敢平欺?當年一段英雄氣,尤勝相如在澠池。」)

唱空城計

釋義:比喻人力空虛。或比喻肚子餓。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注載:諸葛亮屯兵陽平城時,適逢司馬懿引大軍來攻,由於城內兵力不足,便下令大開城門,令士兵扮百姓掃城門,自己則登城樓彈琴,故布疑陣。果然司馬懿以為有詐,領兵撤退。)

 

八、重點修辭――鑲嵌

定義

指在語句的頭尾或中間,故意插入虛字、數目字、特定字、同義或異義字,來拉長文句,使語義更鮮明、語趣更豐富。可分為四類:鑲字、嵌字、增字、配字。

分類

鑲字

虛字數目字鑲入有意義的字間

1.左右看,連那坐在遠遠牆角子裏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劉鶚〈明湖居聽書〉)

2.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3.色、下、福

嵌字

特定字來嵌入字句中以拉長文句

1.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木蘭詩〉)

2.魚戲蓮葉,魚戲蓮葉北。(漢樂府〈江南可採蓮〉)

3.絀、盼、藏

增字

即( 同義 )複詞。指同義字的重複,目的在拉長音節,或使語氣更完足、語意更充實

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皆指死亡)

2.諮諏善道,察納雅言。(皆指詢問)

3.庶竭駑鈍,攘除奸凶。(皆指消除)

4.不宜妄自菲薄(皆指「輕視」)

5.必能裨補闕漏(「裨補」皆指補救,「闕漏」皆指缺失)

配字

即( 偏義 )複詞。指語句中,用異義字作陪襯,取舒緩語氣而不用其義

1.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義偏在「異」)

2.相逢一笑泯恩仇(魯迅〈題三義塔〉)。(義偏在「仇」)

3.今兒老太太高興,這早晚就來了。(曹霑《紅樓夢‧劉姥姥進大觀園》)義偏在「早」

4.國家者得吾說而存之,則將慎擇與共天位之人。(曾國藩〈原才〉)(義偏在「國」。為對舉關係,非反義)

九、出師表中的敬謙用法

稱謂的

敬謙

敬稱對方

以「陛下」敬稱後主。

敬稱他人

以「先帝」敬稱先主劉備。

謙稱自己

1.用「臣」,較客氣,把自己與對方的關係定位為君臣關係。

2.用「愚」,以父執輩自居。

其他敬謙

以敬謙副詞表示

先帝不以臣卑鄙,自枉屈。

以意含「尊人、貶己」的詞語表示

1.先帝不以卑鄙,猥自枉屈「卑鄙」是貶己,「枉屈」是尊人。

2.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驅馳」是貶己,把自己當馬。

3.駑鈍,攘除姦凶。「駑鈍」是貶己。

十、一字多義比較

字形

字義

詞例

訪視、探訪

1.臣於草廬之中。

2.茅廬、銘謝惠

回首、回頭看

1.所來徑,蒼蒼橫翠微。(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2.相如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孟嘗君謂馮諼。(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看、張望

1.乞其餘,不足,又而之他。(孟子離婁下

2.每移案,視無可置者。(歸有光項脊軒志

3.右盼、盼生姿。

關注、照應

1.當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方孝孺指喻

2.奮不身、全大局。

但是

1.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2.自海通以來,西力東漸。(連橫臺灣通史序

3.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連橫臺灣通史序

反而

人之立志,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姪

顧念

願君先王之宗廟。(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怠惰、疏忽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

驕傲、倨傲

、輕

遲緩、不快

工出細活。

輕侮、輕視

雖不肖人至,未嘗敢以貌之。(韓愈〈答馮宿書〉)

遲緩的

輕攏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綠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輕視

不宜妄自菲,引喻失義。

減輕

省刑罰,稅斂。(《孟子‧梁惠王上》)

通「迫」,迫近、靠近

1.暮冥冥,虎嘯猿啼。(范仲淹〈岳陽樓記)

2.炎日茅上,暑氣蒸鬱,覺悶甚。(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輕微

躬自厚,而責於人。(《論語‧衛靈公》)

微不足道

會數而禮勤,物而情厚。(司馬光〈訓儉示康〉)

刻薄、不敦厚

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夫敦。(《孟子‧萬章下》)

音( ㄧˊ )

亡失、丟掉

失。

捨棄

棄。

留下、剩下

1.是以先帝簡拔以陛下。

2.餘力。

離開

世獨立。

亡失的東西

路不拾

留下的、剩餘未盡的

言、跡、珠之憾。

音( ㄨㄟˋ )

贈送、給予

1.客從遠方來,我雙鯉魚。(飲馬長城窟行

2.攀條折其榮,將以所思。(庭中有奇樹

收效、成功

1.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

2.,則治臣之罪。

任務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

摹仿

東施顰、上行下

奉獻、致贈

勞、忠、力。

功用

、功、見

罪過、過失

1.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

2.辭職、難辭其

災禍

由自取。

責罰、怪罪

既往不、動輒得

音( ㄉㄤ )

應該

1.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2.汝非徒身服行,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司馬光訓儉示康

即將、就要

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指時間、位置正處於某點

1.諮臣以世之事。

2.天、時、場。

承受

不敢、敢做敢之無愧。

適合、相稱

戶對、旗鼓相

遇、面對

1.仁,不讓於師。(《論語‧衛靈公》

2.機立斷、首其衝。

判決、判處

一人犯蹕,罰金。文帝怒曰:「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之罰金。」(司馬遷〈張釋之執法〉

十一、形近字比較

字形

字音

字義

詞例

ㄘㄨˊ

死亡

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

2.逝、落、歿。

ㄘㄨˊ

前往、去

自東西。

已往的、過去的

歲、年。

ㄗㄨˇ

古代祭祀時,用來盛祭品的禮器

豆之事、越代庖(指掌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代替廚師下廚,後用以比喻踰越自己的職分而代人做事)

割肉用的砧板

如今人方為刀,我為魚肉。(司馬遷鴻門宴

ㄗㄨˇ

咒罵或祈求鬼神降禍給他人

咒。

ㄐㄩˇ

頹喪、意志消沉

喪、慚、氣

ㄐㄩˇ

咬嚼食物

嚼。

品嘗、玩味

含英(指讀書時仔細品味文章的精華)

ㄑㄩ

蠅類的幼蟲

附骨(比喻糾纏趨附,難以袪除的惡勢力)

ㄈㄟˇ

微薄的

1.不宜妄自薄,引喻失義。

2.(謙指粗劣的酒餚)(謙指微薄的禮物)、價值不

ㄈㄟ

花草

不相投,青黃忽改色。(佚名〈橘柚垂華實〉)

芳香

倡家桃李自芳,京華遊俠盛輕肥。(駱賓王〈帝京篇〉)

美麗

蕭蕭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杜甫〈春遠〉)

ㄈㄟ

紅色

紅。

ㄈㄟˇ

毀謗、議論人非

(捏造事實,說人壞話,破壞別人的名譽)

ㄅㄧˋ

補救

必能補闕漏,有所廣益。

增加、幫助

益、無於事。

ㄆㄧˊ

小的

海。

ㄅㄧˋ

使

使、能自立。

ㄅㄧˋ

斜著眼睛看人

(表示傲然輕視或不服氣的意思)

ㄅㄞˇ

開啟

(開合、分合)、縱橫(形容外交家使用分化或拉攏的手段十分靈活高明)

ㄅㄞˋ

田間雜草

子、秕

微小的

官野史(指小說家及私家所撰述的雜史、傳記)

ㄖㄤˊ

消滅、剷除、排除

1.除姦凶,興復漢室。

2.尊王夷、安內外。

擾亂

、熙來往。

偷竊

其父羊,而子證之。(論語子路

ㄖㄤˊ

祈求驅除災殃的祭祀儀式

災。

ㄖㄤˇ

喧鬧、喊叫

、喧

ㄋㄧㄤˋ

利用發酵方法製造

1.酒入豪腸,七分成了月光。(余光中尋李白

2.造、蜜、酒。

比喻事情經蘊蓄而逐漸形成

成大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in 的頭像
    liin

    liin的部落格

    li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